高等代数 教案介绍 第一学期

授课次数
讲授内容
1

(第一章 § 1 )
代数系统的概念; 数域 的定义;
集合的运算和映射;求和号与求积号。
[教案下载]

2

(第一章 § 2 )
高等代数基本定理及其等价命题 ;
韦达定理 。
[教案下载]

3

(第一章 § 3 )
线性方程组的 初等变换的 定义;
线性方程组的矩阵
矩阵的初等变换 的定义;
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别准则。
[教案下载]

4

(第二章 § 1 )
向量空间 的定义及性质;
线性组合 和 线性表出 的定义;
向量组的 线性相关 与 线性无关 的定义以及等价表述。
[教案下载]

5

(第二章 § 1 )
向量组的 秩 ;
向量组的 线性等价 ; 极大线性无关组 ;
集合上的等价关系。
[教案下载]

6

(第二章 § 2 )
矩阵的行秩与列秩 ,行(列)初等变换不改变行(列)秩;
矩阵的秩;
满秩方阵 ;
矩阵的 相抵 ;秩是相抵等价类的完全不变量;
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
[教案下载]

7

(第二章 § 3 )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 基础解系 ;
基础解系的求法;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教案下载]

8

(第二章 § 4 )
矩阵的加法和数乘的定义;
矩阵的乘法的定义,
矩阵的运算(加法、数乘、乘法、转置)的性质;
矩阵的和与积的秩。
[教案下载]

9
(第二章 §5)
特殊的n阶方阵;
初等矩阵的乘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的关系;
乘以满秩矩阵不改变矩阵的秩.
可逆矩阵,方阵的逆矩阵的定义;
群和环的定义;
数域 上的 阶可逆矩阵的全体关于矩阵的乘法构成群
数域 上的 阶方阵的全体关于矩阵的加、乘法构成环。
[教案下载]
10 可逆矩阵转置的逆矩阵;
矩阵可逆当且仅当满秩;
用初等变换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
矩阵方程的解法。
[教案下载]
11
(第二章 §6)
分块矩阵,准对角阵;
矩阵分块技巧的运用。
[教案下载]
12 (第三章 §1,§2)
平行四边形的有向面积和平行六面体的有向体积具有的三条性质;
利用上述三条性质定义n阶方阵的行列式函数的det;
行列式函数的定义及存在、唯一性;
行列式的六条性质。
[教案下载]
13
(第三章 §2)
行列式的展开式;
范德蒙行列式;
准对角阵的行列式;
可微函数的方阵的行列式的微商。
[教案下载]
14 (第三章 §3)
行列式的应用:用行列式求逆矩阵;
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
矩阵乘积的行列式;
用矩阵的子式的行列式刻画矩阵的秩。
[教案下载]
15
(第三章 §4)
行列式的完全展开式。
[教案下载]
16 期中考试。
17
(第四章 §1)
线性空间的定义及例;
线性空间运算的性质;
线性组合和线性表出的定义;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定义以及等价表述;
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线性等价;极大线性无关组。
[教案下载]
18

线性空间的基与维数,向量的坐标。
[教案下载]

19
(第四章 §1,§2)
线性空间的基变换,基的过渡矩阵;
向量的坐标变换公式,两组基的过渡矩阵;
线性空间的子空间的定义及判别法则。
[教案下载]
20 子空间的交与和,生成元集;
维数公式。
[教案下载]
21
(第四章 §2)
子空间的直和的四个等价定义;
补空间的定义及存在性。
[教案下载]
22 线性空间关于一个子空间的同余关系(是等价关系)
商空间的定义(线性空间 关于子空间 的商空间记为 ),定义的合理性;
子空间与商空间的维数关系;
商空间的基的选取。
[教案下载]
23
(第四章 §3)
线性映射的定义;
线性空间的同构;
线性映射的核、像与余核的定义;
同态基本定理.
[教案下载]
24 线性映射的加法和数乘的定义;
线性映射在一组基下的矩阵;
线性映射的复合的矩阵等于矩阵的乘积。
[教案下载]
25
线性变换;.
线性空间的自同态环;
线性变换(在一组基下)的矩阵
矩阵的相似的定义;
二矩阵相似当且仅当它们是同一个线性变换在两组基下的矩阵。
[教案下载]
26 (第四章 §4)
线性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特征子空间;
特征值和特征子空间的计算。
[教案下载]
27
(第四章 §4)
属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线性无关;
n个不同特征值的线性变换的矩阵相似于对角矩阵;
线性变换的不变子空间。
[教案下载]
28 (第四章 §5)
商空间上的诱导变换。
[教案下载]
29
(第五章 §1)
线性空间上的线性函数;
对偶空间;
线性空间上的双线性函数;
双线性函数在给定基下的矩阵;
双线性函数在两组基下的矩阵的关系;
矩阵合同的定义;合同是一个等价关系;
双线性函数的秩。
[教案下载]
30
线性空间上的对称双线性函数、二次型函数;
数域上的线性空间上的双线性函数的矩阵合同于对角阵.
(第五章 §1)
数域上的二次型的定义,二次型所对应的二次型函数;
二次型的矩阵和秩;
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计算方法。
[教案下载]
31
复习与期末考试。
    www.math.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