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国人回国求职所遭遇的窘境析解

来源: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08-01-31 02:47:50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singapore&MsgID=822645

      

国人出国前都觉得自己起点高,到了海外落差大,心理一时接受不了,适应不了。可是在海外生活几年后再想回来,觉得反差更大,不是自己的起点高而是低了同龄人很多。国人在海外谋生,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多数屈就自己在当地人手下打工,有好的项目,好的主力职位都是先考虑本地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才考虑二等三等公民,自然有升职的机会也是排在本地人之后,几年过去了,或者原地踏步或者做到项目经理级就上不去了,看着玻璃屋顶叹气。而同期留在国内的同事同学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升迁,功成名就,自己一个普通的技术职员回去面对昔日的同龄人,今日的总工,总经理,人家有那个位置是因为人家有过重大的项目主力经历,你一直在外打下手,那点海外经验恐怕都上不了桌面,怎么安排?和比自己小很多的年青人干同样的活,待遇不好谈,升你做高级职员,你配吗?

 

还有就是有些早期留学人员,一直读书,毕业的时候学历高,但是年龄也大,却没有多少经验,毕竟国内高校也是人才济济或者说教授多如狗,博士满街走也不为过。来公司吧,用人单位说公司不是研究所,本科学历就能干,同龄的本科生早就是主力了自然高薪,你和年轻的本科生一起干,起薪相同,你接受吗?人家年轻单身肯拼搏,你拖家带口,岁数又大,怎么谈价钱?我帮老板张罗着在海外找人,一个剑桥硕士,一个德博士,都是30岁左右,一直读书,在实验室里,论文不少,就是没工作经验,老婆孩子都有了,想回来,嘴巴张口气不小,可是公司不是博士后流动站,要给老板打工赚钱才行。价钱怎么谈?

 

企业界比较希望回来的那批是一直从事本职工作业余时间上夜校读书而且愿意回来还是作在国外相同工作的三四十岁的人,不是一直做学问的,不是回来漫天要价非做高级管理人士的,好好作一颗螺丝钉,哪里都欢迎。他们工作敬业,扎扎实实,事业心远远大于初进职场的新人的雄心,可是这批人往往成了家,孩子读书了。他们也知道国内的变化,也知道国内四五万美元的收入的生活好过海外的八九万美元的生活,也知道自己的同龄人在国内的生活,比如说过去出来前向往的房子汽车如今在国内已经很普遍了。可是,无奈的就是孩子问题,一想到这,也就安心留在外面了。我打电话给过去的熟人,埋怨:“你们两口子还不到四十岁,就因为孩子读书不回来?难道刚这个岁数就为了孩子活着?”还有的人看着国内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失去了重新换个生活环境一切从头再来的勇气,海外的生活已经磨平了身上的棱角。

 

当然,也有些人喜欢把自己吊起来吆喝,不给这个价钱不回,不给这个位置不回,或者来点环境问题,人权问题,生怕一旦回去不能出人头地,那自己在外这么多年的洋罪不是白遭了吗?借口说得再冠冕堂皇,窗户纸一捅就破,爱回不回,中国别的都缺,就是缺人,你就着吹着牛皮在外做二等公民受洋罪吧。

 

有人说:“回来的,要么是最能混的,要么是最不能混的。”也有一定道理,在外干什么,回来还干什么,给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同样的工资,只要我满意,可以当经理,也可以洗厕所。

 

 

 

何东,你为何出国?

http://bbs4.creaders.net/forums/politics/messages/1566478.html

送交者: 九哥 200821505:24:42 [天下论坛]http://www.creaders.org

 

  “何东”这个名字如果你不熟悉,让我来告诉你。早在20多年前,当本九哥号称(冒称)湖南小提琴首席的时候,何东便是广东小提琴首席。20余年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只知道他去了美国,那天却突然从收音机里听到他接受电台采访的录音。我对其他同胞(尤其是搞音乐的同行)在海外的生活特别有兴趣,我坦白其中有一部分出于小人心理,即想知道别人是否过得也很滋润,是否也是三个洋婆四栋洋房五辆洋车……然而,听完他的故事,我突然想问他一个问题:“何兄,你为何出国?”

 

  如果我没有听错的话,据何东自己说,他虽去美国十几年了,却还没决定接受一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也没有在美国人的圈子里生活,也就是说不准备打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他甚至并不喜欢也不欣赏西方的现代音乐。那么,是不是说他就无所事事了呢?当然不是,干艺术这行的都是不会甘心隐名埋姓的。多年来,何兄一直忠实和热爱着自己的事业,一直没有放弃练琴。(多么可敬!不像我九哥,早就堕落成了个做琴修琴卖琴的)而光练琴,哪来的名声和成就感呢?于是,我们的何兄在美国自己整理和改编了许多中国的小提琴乐曲,在美国自己花钱请钢琴伴奏,在美国自己花钱租录音棚,在美国自己花钱录制中国小提琴曲全集CD。正当我为何兄的赤子之心,为他在海外弘扬祖国文化的高度觉悟和热情而感动的时候,他却说那些已经制作好了的CD并没有在海外销售,而是在等着中国国内的哪个出版社看中,卖掉好多少收回些成本。这不得不让人觉得他那样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穷快活。”而依别人看,可能就接近另一种内容的“自慰”了。

 

  何兄的故事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既然生活在西方,如果想继续为中国人民服务,就应该多学些西洋的优秀音乐作品介绍给中国人民。而如果想发扬我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出国为外国人民服务的话,就该把我们民族优秀的音乐作品介绍给世界人民。既然两者都不是,何兄为什么要继续耗在美国“穷快活”呢?实在点说像他那样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回广东开个学校教帮学生应该可以生活得颇“富快活”的。总之,还是我那标题“何东,你为何出国?”

 

  其实,“为何出国?”多年来已经成为许多海外华人的普遍问题。不少华人虽出了国,心却还一直留在祖国。在新一代留学生中,甚至有这样的人,说是在海外留学,一天却要给国内的父母情人打上十来个电话(或者泡网上聊天室),有一点屁事就往家里跑,一年到头一算,呆在祖国的时间比海外的时间还多。他们不主动接触外国人,不积极学习外国的文化,就连外国话也尽量避免讲,成天就在同胞的圈子里泡。对于这样一类人,劝他们都问自己一句:“我为何出国?”

 

  虽然我同意:挣大钱和物质享受不是出国的最终目的。为了学习和了解西方人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即使暂时期的贫寒,也是一种生活经历;出国,同时是对自己适应能力的锻炼和考验。这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成长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有些高级知识分子、专家教授,抱着很大抱负和期待跨出国门,到头来学非所用、大材小用、扬短避长,为了生计干着与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干的事情,比如开个水平很业余的中餐馆什么的,就很难说达到了他们出国的目的。

 

  我们80年代出国的那一代人,尤其对一些特殊专业的人,(比如学小提琴的)出国留学在那个年代几乎是唯一的发展道路。但如今,祖国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各行各业都充满着机会。中国和外国的各种交往也越来越多。在现在这种历史环境下,现在的出国人士如果一开始就认定出国学习一段时间,学会外国的语言、生活方式思想方法,再回国创业应该是最好的道路之一。即使是80年代的出国人士,就比如我们的小提琴家何兄,还有其他许多仍在海外的“穷快活”人士,如果没有政治障碍,没有洋婆洋公洋子的牵挂,都可以考虑重新设计一下自己的余生,抓紧学把外国本事,调整一下心态,赶快回国创业还是有大把机会的。不要等到我们的下一代也学成回去,我们再去跟他们抢饭碗。讲错了,应该说:不要等到我们的下一代也学成回去,到了退休年龄的我们,再回去争当祖国和家庭的累赘!

 

  成丹 九哥

  有感于日本名古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