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舶来品,移植到中国社会,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要么改变大学以适应社会,要么改造社会以迎合大学的需求。想必一百多年前的先人也遇到了类似问题,才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不管何时何地,人们都在做最优选择,外部条件不同,最优选择也不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问题,美国大学里的学术报告是定期举行的,有些报告几个月前就定好了,这么做对他们来说是最佳的,有各种资源支撑这样做法。然而国内却做不到,常常是临时安排,因为国内变化快,长远的安排要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往往不是最佳选择。不能东施效颦,亦步亦趋,要学本质的东西。

    研究生入学还要考试.每次我看到考研辅导班的招生横幅广告,就悲从中来.来读研究生的居然是这样准备.那么美国又是如何选研究生的呢?这么多留学生去了美国,也就考考TOFELGRE,他们怎么就能保证挑到好学生吗?美国高校并不能保证招收的都是好学生,但他们运用奖学金等手段来促使在校学生最大限度发挥潜能,使一部分不能胜任的学生选择早日离开.更重要的是,美国企业的用人制度给学生清晰的信号,使学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结果.国内太看重学历了, 结果大家都只在乎一纸文凭. 不能脱离社会谈教育, 什么样的社会才有什么样的教育.

    美国院系介绍自己师资力量时,总要提到每位教师是哪年在哪个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多年前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材料我大为不解,现在总算明白了一些.奥迪和奥拓都是汽车,但价格可以相差十倍, 同样博士和博士也可以相差很大.国内有些做法企图抹杀这些差异,极其可笑和无效.

   近日香港几所高校在内地攻城掠地,轰动一时.用高额奖学金吸引学生,这也无可厚非. 毕竟是拿出了真金白银. 但如果说什么与国际接轨、用英语授课、高就业率、可以移居国外之类虚话, 就得小心了.十年后香港的经济地位是上升呢还是下降呢?京港、沪港之间的差距是缩小呢还是拉大?十年后京沪的就业机会多呢还是香港的就业机会多?海龟都变海带了,谁会在意在国内境外用英语教出来的几个学生?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十几年前有位叫艾敬的沈阳歌手,唱了一曲《我的1997,表达了想去香港的急迫心情和不能成行的无奈. 这首歌已经被人彻底淡忘了.06-7-22

什么叫“被收买”什么叫“被包养”,这里有现成的例子, 中国人讲“拿人家的手短”,这样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还有公信力吗?(10-04-25)

共和国的部长有权力接受一家私营企业的颁奖吗?如果可以,万科就能给建设部长颁发100万大奖。要立法禁止司局级以上官员接受私人企业任何形式的馈赠。

要搞素质教育,就要改革高考;要改革高考,就要改变现行的高校单一办学模式。让更多的私立大学壮大起来.

    后勤社会化是高校改革的大方向.应逐步稳妥地把学生住宿问题交给社会来解决,校内宿舍的收费也应当逐步由市场来定价.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上,是成年人,有权选择自己的居住方式.学校不应干涉,也不必对其选择所造成的后果负责.任何违背发展潮流的"命令""规定"是注定要以失败收场的.(20057月教育部终于收回了"禁租令", 还算是知错就改, 但谁给了这帮官老爷胡乱发号施令的权利?)

    听说裘锡圭先生到复旦去了,对北大而言这决不能说是件好事。然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这是值得欢呼的好事。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劳动力是商品,而商品是通过市场竞价来决定其价格的。十年前人们还热衷于向政府呼吁提高待遇,这当然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只换来“沉舟侧旁千帆过”的感叹。一位高级知识份子终于以自己的行动开启了争取自身价格的新道路。

    陈丹青因为不习惯清华研究生招生的官僚制度愤而辞职了. 陈本是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员, 因为清华兼并了工艺美术,陈阴差阳错地来到了清华园当起了博导, 造就了一桩错误的婚姻. 艺术不是学术, 搞艺术创作需要的是激情和灵感, 搞学术研究需要的严谨和渊博. 不能混为一谈.

     我们的社会应当有一种机制,使贫困学生能念得起大学;而所有得到救助的贫困学生,应当承诺并履行回报社会的义务。对于苦苦哀求救助而不愿承诺为人民服务的学生, I have no mercy.

    世界一流大学有附中吗? 研究生的淘汰率是多大?

    学生对学校提要求时不大考虑成本,往往漫天要价。其实只要搞明白谁来埋单,答案基本就清楚了。

    北大有个以留学生为主体的学术单位, 在向社会兜售其西方理念的广告中, 声称该单位的建筑原是清代某个王爷的宅第. 按此论调, 北大还有更多闪光的地方. 寒舍所在之地乃康熙爷辞世、雍正皇帝呕心沥血之旧址. 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还是少扯这些封建的虎皮为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园呈长方形,校园里除了邮车等公务用车外,只停一辆私人轿车(reserved parking),就是校长的坐骑。据说某教授得了诺贝尔奖,校方的奖励就是就是在长方形之外比较靠近的地方给他一个reserved parking. 真实与否,无法核实. 但可以映证的是,73岁的LeCam教授说自己每天最早到校,就是为了能就近停车.(有感于北大校内停满了车)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状元是指殿试一甲第一名,一般三年才出一名。省一级的第一名是不够这个称号的,然而北大年年号称有多少个“状元”入燕园,实在是滑稽的很。Another inflation!

    大学的毕业论文(习作)能有多好?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陈钢何占豪的毕业作品,油画《父亲》是罗中立的毕业作品,大学毕业时是可以写出好作品的。